1月10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供給側改革有關情況發布會上稱,供給側改革是“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2016年鋼鐵去產能目標4500萬噸,煤炭去產能目標2.5億噸任務已經超額完成,2017年將加大“三去一降一補”的力度,去產能除鋼鐵煤炭外,將擴展到產能過剩的行業。水泥、玻璃、電解鋁和船舶等行業成為備選範疇。
1月12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部署今年重點工作時提出,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堅決打贏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攻堅戰。在化解過剩產能方面提出,2017年中央企業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595萬噸、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473萬噸。積極在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煉化、建材和電力等產能過剩行業開展去產能工作。
?
1月12日奧巴馬政府就中國的鋁補貼問題向世貿組織(WTO)發起新的投訴,指控北京方面通過廉價的國家定向貸款和能源補貼“人為”擴大其全球市場份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中國對鋁行業提供補貼的行為違反了WTO禁止對其他成員國造成“嚴重損害”的補貼的規定。
1月12日關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辦法征求意見的消息在市場上擴散,征求意見指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擴大至“2+26”城市。據傳已經有針對性的對氧化鋁和電解鋁行業征求減產方案。根據《關于印發《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的通知》,2017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其中,南部四區(豐台,通州,房山,大興區)達到63微克每立方左右; 天津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6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 河北省pm2.5年均濃度達到62微克每立方米左右。
鋁工業在具體區域內所佔經濟比重和產值大,單位產出污染小,整體規模相對鋼鐵和煤炭明顯不同,這是電解鋁與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不可能同向一致的主要原因。
去產能不僅僅指產能減少,也代表先進產能的結構性增加,2016年電解鋁產業發展的現實就是明顯範例。但電解鋁行業一年以來的新增產能確實超出市場預期,尤其在一些區域,擴建投產速度和集中度明顯提升,環境容量和潛在污染外延影響值得關注,尤其是在京津冀周邊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區域。
針對總量的大幅提高,潛在環境風險的增加,另外還有貿易環境的惡化,具體優惠政策被國際關注等原因,電解鋁行業不排除在2017年會被政策重點關注,去產能或者配合環境整治的任務分攤到具體氧化鋁和電解鋁企業也並不足為怪。考慮到就業問題,產業集中度問題,經濟貢獻問題,污染風險相對小等因素,預計氧化鋁和電解鋁的去產能是適量和穩妥的,但對本行業的市場影響又是巨大和長期的。
針對貿易環境,不得不多說一句,我們的優惠電價更多是在政府主導推動下最大化的發揮了市場屬性。僅僅針對電解鋁行業,沒有了直供電的雙方合作,相信前期不少電廠也已經入不敷出或者不可持續。直供電的執行,一方面保證了電解鋁企業的電價下降和供電穩定,另外對部分發電企業也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穩定了用電負荷,提高了發現小時數,增加了發電量,從長期來看,也保證了電廠成本的可控。針對煤價的上漲,由于直供電主要是發電端和受電端的議價,本身在去年就已經有了和鋁價的聯動,相信今年也要考慮和煤價以及鋁價的聯動,完全確定為人為或者政府強制推行明顯有失偏頗,是對中國市場了解脫節的表現。
歸根結底,中國這一階段的電解鋁建設和投產相對集中和迅速,要重點注意供應結構的矛盾日漸突出;中國的鋁產業政策相對合理和有序,更多代表了市場化,並不能說建設自備電是與時俱進,而地方公電和鋁廠的有效整合就不是與時俱進,沒有了鋁廠的用電負荷,公用電廠也將有階段性的節點生存壓力。
來源︰網絡